超滤膜离心管介绍

超滤膜离心管是一种结合了超滤膜分离技术与离心力驱动的实验耗材,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主要用于样品的浓缩、脱盐、纯化、分级分离等操作。以下从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结构组成

超滤膜离心管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整体呈管状设计:

  1. 上部样品腔:用于装载待处理的样品(如蛋白溶液、核酸溶液、细胞裂解液等),容量从几十微升到几十毫升不等(常见规格:0.5mL、1.5mL、2mL、15mL、50mL)。

  2. 中部超滤膜:核心功能部件,膜材质多为再生纤维素(RC)、聚醚砜(PES)、硝酸纤维素(NC)、聚偏氟乙烯(PVDF)等,具有特定的截留分子量(MWCO,如 3kDa、10kDa、30kDa、100kDa 等),可选择性截留大于该分子量的物质,允许小分子通过。

  3. 下部滤液收集腔:用于收集透过超滤膜的小分子组分(如缓冲液、盐离子、溶剂等),部分型号设计有可分离的收集管,方便倾倒或转移滤液。

二、工作原理

基于 “超滤膜截留 + 离心力驱动” 的协同作用:

  1. 将样品加入上部样品腔,超滤膜将样品腔与滤液腔分隔。

  2. 离心时,在离心力(通常 1000-10000×g)作用下,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如盐、水、小分子代谢物等)透过超滤膜进入下部滤液腔,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病毒等)因无法透过膜被截留并浓缩在样品腔中。

  3. 离心结束后,样品腔中保留浓缩的大分子组分,滤液腔中为小分子组分,实现分离或浓缩目的。

三、核心特点

  1. 高效快速:离心力加速了小分子的透过速率,相比传统静置超滤(如透析袋),处理时间大幅缩短(通常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2.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仅需搭配离心机即可使用,适合批量处理样品。

  3. 高选择性:通过选择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可精准分离特定大小的生物分子(如分离蛋白质时,截留 30kDa 膜可保留目标蛋白,去除小分子杂质)。

  4. 样品回收率高:膜材质亲水性好(如再生纤维素),减少样品吸附,回收率通常可达 90% 以上。

  5. 灵活多样:规格多样(容量、截留分子量),可满足不同样品体积和分离需求。

四、主要应用场景

  1. 样品浓缩:将稀释的生物样品(如蛋白、核酸溶液)浓缩至所需浓度,便于后续实验(如电泳、质谱分析)。

  2. 脱盐与缓冲液置换:去除样品中的盐离子或小分子杂质,更换缓冲液体系(如将蛋白溶液从低盐缓冲液置换为电泳缓冲液)。

  3. 分子分级分离:根据分子量差异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如从复杂样品中分离特定分子量的蛋白或核酸)。

  4. 去除杂质:去除样品中的小分子污染物、洗涤剂、有机溶剂等(如细胞裂解后去除小分子杂质,纯化目标蛋白)。

  5. 微生物富集:截留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浓缩后用于检测或培养。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截留分子量:通常选择目标分子分子量 1/3-1/2 的膜(如目标蛋白为 60kDa,可选 30kDa 截留膜),避免目标分子透过或小分子杂质截留不完全。

  2. 离心参数设置:根据样品性质和管型调整离心力(g 值)和时间,避免离心力过大导致膜破裂或样品过热(部分敏感样品需低温离心,如 4℃)。

  3. 膜的预处理:新离心管使用前需用纯水或缓冲液润洗膜,去除膜表面的保护剂,避免污染样品。

  4. 避免过度浓缩:防止样品过于黏稠导致膜堵塞,影响透过效率,可适时暂停离心,混匀样品后继续。

  5. 清洗与保存:若需重复使用(部分可耐化学清洗的型号),离心后用纯水或合适试剂冲洗膜,避免残留样品堵塞;未使用的离心管需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膜失水干裂。

  6. 兼容性:确认膜材质与样品的兼容性(如有机溶剂可能溶解某些聚合物膜),避免膜损坏或样品变性。

六、常见品牌

实验室常用品牌包括 Millipore默克密理博。

总之,超滤膜离心管凭借高效、便捷、精准的特点,成为实验室中小体积样品分离纯化的重要工具,显著提升了实验效率和样品处理质量。


在线咨询

  电话

15618136059